民主与法制网讯(□王中正 通讯员黄康平)近年来,湖北省赤壁市人民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工作,深入组织并且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从毕家畈塔的抢救性修缮到大湖咀遗址的预防性保护,都印证着检察机关的履职足迹,践行着“赤检护文”的铮铮承诺。
赤壁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种文化元素。截至目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赤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547处。这里有赤壁摩崖石刻、新店土城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毕家畈塔、羊楼洞志愿军烈士墓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3月湖北省考古研究院在赤壁市夏龙铺社区三组发现的大湖咀遗址入选“2022年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
自2023年办理大湖咀遗址预防性保护案后,赤壁市检察院联合市文旅局共同探索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联动机制,从打击破坏、事后抢救向主动预防、提前保护转变,从个案办理、单项整治向类案监督、综合治理转变,致力搭建文物资源多元共治、双赢共赢的合作平台。
为了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让保护一以贯之,今年1月,检察公益诉讼文物保护教育实践基地在大湖咀遗址现场揭牌,市检察院与市文旅局联合会签《关于建立文物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协作调查、协调会商、联合调研五大机制,持续深化文物保护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有效衔接,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法律监督+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位于赤壁市老城区、陆水河南岸的蒲圻城墙,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1798年)改为石城。该石城为赤壁市明清时期的县府所在地,为研究明清时期县级城墙建设规模和形制提供了实物资料,于2008年3月27日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5月,某网络站点平台上关于蒲圻石城遭受他人损害的视频引起了赤壁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的重视,经办案组现场调查发现,石城所在地未设立标志说明牌、未公告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和具体保护的方法;古城墙砌石间缝隙长满杂木绿植,通汇门至拱极门段的城墙砌石被人钉上20余颗膨胀螺丝挂钩,对文物安全造成了损害。
查明案情后,赤壁市检察院与市文旅局、蒲圻街道办事处进行磋商,明确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与行政监管的必要性,达成依法履行职责,强化问题整改,加强日常巡查的一致意见。
为确保日常管理到位和压实工作责任,蒲圻街道办事处对蒲圻石城进行网格化分类管理,分片划区、落实到人,创新文物保护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北街社区6月初即组建了保护志愿服务队,日常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宣传教育、日常巡查等多样化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人员达30余人,力求将长效保护落实到位。目前,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蒲圻石城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已现场发放知识宣传单页260余张,营造了良好的文物保护社会氛围。
赤壁市文旅局也已完成初步整改。一方面通过清除文物损害、确立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重新描红保护标志、制定保护方案并公告施行等措施消除蒲圻石城安全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建立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防工作机制,落实文物安全常态化安全巡查检查管理制度,制定文物领域风险预防、抢救性修缮应急预案等,常态化维护文物安全。
袁家桥,是南港大道通往中伙社区三组农业生产机耕路的主要通道,但其建造于清代,不适合现代重型机动车和农业机械通行。因自然及人为原因,袁家桥桥头曾有裂缝、破损及垮塌等问题。
今年7月,赤壁市文旅局向市检察院提交“关于加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袁家桥风险隐患管理建议”,精准移送文物安全风险隐患案件线索。经市检察院调查,作为交通路面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袁家桥限宽设施已被挪移、没有限高措施、没有落实文物安全责任人,确实存在风险隐患。
鉴于此,赤壁市检察院向中伙铺镇人民政府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其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做好使用管理,整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袁家桥存在的安全隐患。
为凝聚文物保护工作合力,强化各方协作配合,赤壁市检察院联合市文旅局、中伙铺镇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袁家桥保存现状、有一定的问题、保护难点等方面做交流,共线月,赤壁市检察院对袁家桥安全风险隐患问题整改情况做回头看,市文旅局已会同中伙铺镇人民政府、社区负责人商讨并确定袁家桥的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和文物安全管理人,在现场已安装限高、限重、限宽标识牌。据悉,市文旅局为逐步提升文物安全管理效能,对本市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及文物安全管理人信息做全面梳理更新,8月份已更新15个信息,确保责任链条清晰,强化履职落实。